esball体育平台网站一張截圖,引發中概股龍頭騰訊控股下跌逾5%,市值蒸發2362億港元,同日恒生科技指數也大跌2.78%。 2月21日有雪球用戶發帖直指“騰訊將被重錘”,隨后熱傳監管層今日和游戲產業進行了監管思路指導,消息隨即在業內得到廣泛討論,帶動了市場的恐慌情緒,港股游戲板塊集中跳水。 隨后,騰訊集團有管理人士發布微信朋友圈澄清,雪球用戶言論為“謠言”,而該雪球用戶已刪除此前文章。另外就網傳監管層對游戲產業的新規指導,有業內人士指出,網傳游戲監管細則早在2年以前甚至更早就有,并非“最新”監管內容。 騰訊大跌 繼上周五,美團股價大跌15%后,2月21日港股恒生科技指數直接集體跳水。截至收盤,港股再度下挫,恒指跌0.66%,恒生科技指數跌2.78%。 盤面上,科技股連遭暴擊。具體來看嗶哩嗶哩、微盟集團跌近10%,快手跌超7%,騰訊控股、京東健康、汽車之家跌超5%,明源云、金山軟件跌超4%,百度集團跌4%,美團、阿里巴巴、網易跌近4%。 2月21日,騰訊控股突然午后大跌,一度跌幅超過6%,最終收盤跌幅5.23%,一天市值蒸發超2362億港元。騰訊最新股價為445.4港元,總市值4.28萬億港元。去年2月,騰訊最高股價曾高達760港元,一年之間跌幅超41%。 引發騰訊為首的中概股大跌源自雪球用戶一則留言,以及網傳監管層今日和游戲產業進行了監管思路指導。 2月21日,雪球某用戶發布的“騰訊將被重錘”的留言。截圖顯示,該用戶21日13是49分發布消息,帶動市場的恐慌情緒。隨后騰訊控股股價持續下探,并引發整個游戲行業和港股互聯網公司集體下跌。 騰訊集團公關部總經理張軍發布微信朋友圈澄清,其為“謠言”。張軍在朋友圈中表示:“一下午,謠言變種了好多版本”。截至記者發稿前,發布該消息的用戶已清空發言并主動銷戶,在雪球平臺上已無法搜索到。 與雪球用戶的留言同步流傳的,是熱傳監管層今日和游戲產業進行了監管思路指導。 2月21日,有社交媒體上傳聞稱針對游戲行業發布新規定:禁止宣傳任何意義上的全球同服,一經發現游戲下架;不得宣傳無版號未經審批的游戲,單機游戲也必須實名認證,原則上二次元游戲禁止,賽博朋克類游戲禁止;僵尸、瘟疫、末日、COV19不得出現在任何游戲中等等。 不過記者查詢發現,上述內容早在去年已有報道。2021年9月8日,《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署約談騰訊、網易等游戲企業和平臺》的報道曾被各路媒體刊發。報道指出,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署有關負責人會同中央網信辦、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門,對騰訊、網易等重點網絡游戲企業和游戲賬號租售平臺、游戲直播平臺進行約談。約談內容與2月21日網傳的監管細則相仿。 對此,有券商分析師指出,對于今日網傳版署的新規指導,我們對其是否“最新”持非常懷疑的態度,因為不論是禁止全球同服、單機實名制、禁止換皮游戲,亦或二次元相關的監管(耽美、親日的歷史虛無主意),以及禁末日廢土題材等都是2年以前甚至更早就有的監管細則,何來“最新”監管內容。 元宇宙被監管 隨后,市場又傳出,游戲版號原本4月發,現在推遲到了11月。更有游戲從業人士表示,今年國內不發版號才是最大的利空。 有券商分析師指出,并不認為游戲版號和監管當前出現實質性利空。相反,監管政策從去年底更新報審規定、并且能夠向上申報都意味著版號進程穩步推進,但目前還不清楚具體版號發放時間,市場預期較為混亂。 就此消息,有媒體致電國家新聞出版署相關部門,相關人士表示,暫無明確回應,可以關注官網公告信息,但目前仍在正常接收游戲公司的版號申請。 事實上,關于對游戲的監管依然是撲朔迷離。這種不確定性或許才是最大利空。有市場人士直言,“一個小號發的言論就把騰訊錘了,這還是去年的消息,市場整體還是偏弱。人在悲觀的時候,看什么都悲觀。” 除對游戲監管措施外,2月21日互聯網公司整體跌幅較大,與元宇宙被監管密切關注也有關系。隨著“元宇宙”概念持續走熱,包括騰訊、小紅書、愛奇藝在內的許多企業都嘗試著申請“元宇宙”相關商標,然而申請均遭到駁回。 其中,全民K歌關聯公司騰訊音樂娛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申請的多個“律動元宇宙”商標,狀態變更為“等待駁回復審”,國際分類包括廣告銷售、科學儀器、教育娛樂等,商標申請于2021年9月。不過,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申請注冊的QQ元宇宙、天美元宇宙、王者元宇宙等商標狀態仍在申請中。 國家知識產權局表示,截至目前,在商標數據庫中約有1.6萬余件“元宇宙”“METAVERSE”相關商標申請。國家知識產權局依據《商標法》及其有關條例規定,依法對“元宇宙”“METAVERSE”相關商標注冊申請予以審查。國家知識產權局還特別指出,堅決反對、嚴厲打擊“蹭熱點”和不以使用為目的囤積等商標惡意注冊行為。相關市場主體在申請注冊商標時,應符合《商標法》有關規定,遵守誠實信用原則,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商標注冊秩序。 另外據報道,21日,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元宇宙產業委員會官網發布《元宇宙產業自律公約(擬一屆一次全會通過)》,提出元宇宙業務應立足服務實體經濟,堅決抵制利用元宇宙熱點概念進行資本炒作,避免形成市場泡沫。 此外,《公約》還提出,要強化主體責任,遠離非法模式。抵制編造虛假元宇宙投資項目、發行元宇宙虛擬幣等非法金融活動,遠離打著元宇宙游戲等旗號的新型騙局,警惕虛擬房地產等新型標的的投機炒作風險,避免不良信息在元宇宙項目中傳播。 另外,上周銀保監會和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也先后對“元宇宙”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發布風險提示。【編輯:程春雨】中新財經3月21日電21日,有媒體發文《羅永浩“真還傳”大結局》,稱羅永浩6.7億債務預計下月還完。對此,羅永浩于當日下午發長文回應,指出其中存在多處事實錯誤并予以澄清。 還債方面,羅永浩稱,其限制消費令已經解除了近一年,后來出差都是坐飛機。羅永浩表示,澄清限制消費令是為了避免在機場被人看到出現誤會和尷尬:“其實很多真正的老賴是可以通過一些灰色手段坐飛機的。我不希望別人誤會我也是用這種方式坐飛機。” 直播方面,對于“未來仍會在交個朋友客串直播”,“簽約費大約在1億元左右”,羅永浩表示,即使簡單地按照市場公允價格計算,自己的簽約費也要比這個高很多:“我好歹也是中國直播四大天王里的老四嘛。” 那么在還清債務后,羅永浩會將抖音“羅永浩”賬號贈予交個朋友公司,并改名“交個朋友”嗎? 羅永浩表示,其抖音賬號是計劃轉讓運營權N年給交個朋友科技,并非“贈予”。“萬一下一個創業項目又失敗,甚至又欠了債,我再回來做一名光榮的網絡售貨員。” 羅永浩稱,2021年,其個人直播的銷售GMV不到公司總GMV的20%;過去的幾個月,其個人直播銷售的GMV不到公司總GMV的5%,個人直播的時長不到公司總直播時長的3%。 “作為一家正規的直播電商公司,交個朋友的這個數據實在太健康了。”羅永浩指出,所謂的“老羅=交個朋友30%GMV”,嚴重不符合事實。“另外,我們官方的垂直類目直播間只有十幾個,不是三十多個,除了我們公布過的那些,其他的都是假冒的。” 未來計劃方面,羅永浩表示,自己不會進軍“元宇宙”:“我要做的是AR,不是VR,扎克伯格所定義的那個VR‘元宇宙’,我是不相信的。” 此外,羅永浩還表示,復刻鞋也不是交個朋友公司做的,只是參與了投資。 而對于沖上熱搜的“羅永浩最早下個月還完債務”,羅永浩澄清稱,這也是謠傳。“債務還完了我們肯定會第一時間做官宣的,請大家不要造謠傳謠。”(完)【編輯:張尼】
esball体育平台网站怎么样?中新網北京8月18日電(宮宏宇)18日,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百度世界2021大會上表示,將用三年使無人車服務進入中國30個城市。 隨著5G的普及加持,自動駕駛下半場的角逐已經開啟,規模化商業運營將成為行業發展的重點。 李彥宏介紹,截至2021年上半年,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在北京、廣州、長沙、滄州四城開放面向大眾的出行服務。 “百度Apollo已獲得336張自動駕駛測試牌照,已經在全國30個城市開展自動駕駛測試,路測里程超過1400萬公里,自動駕駛專利數量超過2900件。”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與央視主持人撒貝寧體驗汽車機器人。供圖 李彥宏表示,百度Apollo將開拓更多運營城市和出行場景,蘿卜快跑計劃用三年的時間進入中國30個城市。 18日,百度推出全新升級的無人車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同時無人駕駛汽車機器人Apollo首次亮相。 李彥宏稱,Apollo汽車機器人具備L5級自動駕駛能力;具備語音、人臉識別等多模交互能力,分析用戶潛在需求,主動提供服務;具備自我學習和不斷升級能力。 “AI,也是愛,是技術和溫度結合在一起。”李彥宏認為,“讓每一個人都感受到技術帶來的改變,這就是技術的價值。”(完)【編輯:姜雨薇】文/羊城晚報記者丁玲 “豬周期”下生豬養殖板塊持續深度虧損,但受原料糧價格上漲帶動,國內飼料價格創出歷史新高,這讓一手抓養豬、一手賣飼料的海大集團(002311)很“糾結”。 兩塊業務冰火兩重天 4月12日,海大集團發布了2021年年度報告及2022年一季度報告。羊城晚報記者梳理發現,2021年,海大集團呈現“增收不增利”狀態。其中生豬養殖業務營業收入實現同比25.08%的增長,但虧損近9億元,同比下滑238.09%,拖累公司整體盈利;而剔除生豬養殖的其他業務,則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雙增長。 公開資料顯示,海大集團主要業務包括動物種苗、飼料、動保、生豬養殖。其中飼料銷售為最主要業務,常年占公司總營收的80%以上;養殖業務約占公司總營收的10%。 年報顯示,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59.99億元,同比增長42.5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96億元,同比下降36.73%;其中生豬養殖板塊實現營業收入約46.42億元,同比增長25.08%;生豬養殖業務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96億元,同比下滑238.09%;剔除生豬養殖的其他業務,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13.57億元,同比增長43.7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4.92億元,同比增長32.97%。 生豬養殖業務和飼料業務可謂“冰火兩重天”。 2021年禽肉、豬肉價格持續低迷,畜禽養殖受終端肉類產品價格下滑及原料成本上升兩端擠壓,養殖大幅虧損。 生豬養殖業務方面,海大集團全年出欄肉豬約200萬頭,實現營業收入約46.42億元,同比增長25.08%。報告期內受仔豬及肉豬價格大幅波動的影響,生豬養殖業務全年虧損8.96億元。 再來看看飼料業務,海大集團飼料業務主要原材料為玉米、豆粕等,該業務材料成本常年占總成本的95%以上,大宗農產品的價格直接影響了公司的營業成本。 海大集團表示,玉米價格在2020年持續上漲至高位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增長;豆粕價格較年初上漲至歷史相對高位,全年居歷史相對高位振蕩。受原料糧價格上漲的帶動,國內飼料價格創出歷史新高。 年報數據顯示,海大集團的飼料銷售業務景氣度較高,全年實現營收698.26億元,同比增長43.19%,毛利率為9.1%。 一季度仍處深虧周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生豬養殖業務情況仍未得到好轉。今年一季報顯示,今年一季度海大集團實現營收199.53億元,同比增長26.9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1億元,同比下降71.62%。其中生豬養殖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3.74億元,同比下降1.56%,生豬養殖出欄約為83萬頭,養殖成本下降明顯,但因出欄價格較低,生豬養殖業務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3.02億元,同比下滑236.07%。 海大集團也表示,今年一季度生豬養殖一直處于深度虧損周期。 只有豬肉價格回升,海大集團養殖業務才有扭虧的可能。但對于后續豬肉價格走勢,機構給出了不同的觀點:國信證券3月14日研報認為,“本輪豬周期持續時間長、振幅特別大,生豬價格仍未見底”;太平洋證券4月4日研報則認為,“豬周期反轉在即,對生豬行業維持看好評級”。 而生豬養殖拐點未現,海大集團股價也跌跌不休。受業績影響,海大集團股價自去年下半年起便震蕩下行。今年公司業績繼續承壓,疊加大盤整體下行等因素,截至4月13日收盤,年初至今股價跌幅達20.67%。 新聞鏈接 巨虧之下,頭部豬企積極開展自救 目前,包括溫氏股份(300498)、新希望(000876)、牧原股份(002714)、正邦科技(002157)在內的頭部豬企尚未披露2021年年報及2022年一季度報告,但根據此前公告的2021年度業績預告,“豬周期”下公司業績承壓明顯,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 業績預告顯示,2021年新希望凈虧損在86億至96億元區間,同比下降273.94%-294.17%,該公司是新希望集團在農業板塊的上市主體。虧損主要原因來自生豬養殖業務出現大幅虧損。2021年生豬價格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商品豬銷售均價同比下降約42%),飼料原料價格連續上漲,生豬養殖成本同比明顯上升。 2021年,正邦科技預計虧損182億至197億元,由盈轉虧。對此,正邦科技表示,業績變動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公司銷售生豬1492.67萬頭,同比增長56.14%。由于國內生豬市場價格下滑,公司單頭銷售均價為16.6元/公斤,同比下降16.1元/公斤,單頭收入下降1653元,銷量的上升疊加銷售價格的下降影響利潤88.73億元。公司產業單一,利潤貢獻主要為生豬養殖業務,相比多元化公司受豬周期影響更大。值得一提的是,養豬又養雞的溫氏股份也大幅虧損,預虧133.37億元。 在業績承壓之下,頭部豬企紛紛開展自救。溫氏股份對外披露,肉豬養殖成本有所下降,1月份綜合成本低于9元/斤,整體符合前期目標。 正邦科技則選擇出售其西南地區的飼料業務,用以回粌|-25億元資金。公告稱,生豬養殖業務已成最核心業務。但受生豬銷售均價下滑、淘汰低效能母豬、清退劣績產能等影響,在正常經營虧損外也額外承擔了戰略調整改革下的大額虧損。將持續深耕生豬養殖,強化生豬育種、育肥技術及過程管控,確保在極端環境下能夠正常生產經營。 新希望也推出了不超過45億元的新一輪定增案,用以補充現金流。另外,還在費用、死淘、飼料、苗種四大方面進行成本調整。 (丁玲)【編輯:蔣妍】
24337种esball体育平台网站最新方法中新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王慶凱)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日前在全國民營經濟統戰工作會議上表示,黨和國家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基本政策,讓民營企業家穩定了投資信心、堅定了持續發展的決心。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劉永好表示,《意見》提出要充分認識民營經濟存在和發展的長期性、必然性,表明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不是權宜之計。這讓民營企業家更有發展的信心和動力。 “兩個毫不動搖”和“信任”對民營經濟和民營經濟人士來說無比寶貴。劉永好說,作為全國工商聯知名企業委員會輪值主席、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輪值主席、川商總會會長,我們今年做過很多調研,很多企業家在形勢發生變化尤其今年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沖擊的形勢下,民營企業會面臨更多的困難,經常會出現信心不足的情況。 劉永好說,民營企業現在面臨的三難:產銷難、投資難、兌現難。要克服這些“難”,沒有國家的政策扶持不行,沒有企業家堅定的信心也不行。當前,一系列政策對于穩定預期,讓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家更進一步感受到黨和政府把我們民營企業家當成“自己人”,也表明黨中央在領導民營經濟發展的時候,更加注重寓領導于溝通協商、服務支持之中。這讓我更加堅信,未來政企互動互信會越來越多,鼓勵支持民營經濟人士干事創業和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良好氛圍會越來越好。(完)【編輯:黃鈺涵】曾經,完美日記和它的母公司逸仙電商(NYSE:YSG)都是風光無限的存在。 完美日記憑借“大牌平替”標簽以及眾多網紅站臺,迅速成長為新一代“國貨之光”。2020年11月19日,逸仙電商成功在美上市,開盤價17.61美元/股;2021年2月,公司股價一度攀升至25.47美元/股,市值超160億美元。 然而,一年過去,好景蕩然無存。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截至2022年3月14日,逸仙電商收盤價為0.68美元/股,公司市值僅為4.3億美元;較去年高點蒸發155億美元,暴跌97%。 美妝賽道不缺號稱“物美價廉”的產品,流量和性價比是速成的捷徑,同樣也是消耗品牌力的毒藥。 激進的營銷 1年花掉40億 “國貨之光”“大牌平替”為完美日記賺足了口碑,與包括李佳琦在內的近15000個不同知名度的KOL合作,更是引來巨大的流量。完美日記把DTC(Direct-to-Consumers;直達消費者)運營模式玩得非常明白。 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2016年才剛剛成立,主要依靠代工模式,公司重心放在渠道及營銷上,而不是費時費力費錢地搞產品研發。 逸仙電商確實非常懂運營。 2018年2月,完美日記成為首批入駐小紅書的國產品牌,把自身定位為“國貨之光”“大牌平替”。據招股說明書,逸仙電商稱自己是“中國最早在所有主要社交平臺上大規模使用KOL的美容平臺之一”,與包括李佳琦在內的近15000個不同知名度的KOL有合作。 整體來看,完美日記采用金字塔內容營銷矩陣(明星、頭部KOL、腰尾部KOL、素人組合營銷),大面積投放種草類軟廣等營銷素材。不斷強化用戶對品牌的認知,用戶被“種草”后跳轉到電商平臺進行付費轉化。 同時,完美日記還強調私域流量運營。用戶在購買產品后,會添加“小完子”客服微信。“小完子”除了日常客服工作,還會在自己的朋友圈和視頻號上,保持每天約1條動態的發布頻率,內容包括促銷和新品宣傳,不斷在用戶的私域流量中刷存在感,提高用戶黏性。 另外,完美日記后期還布局明星代言人矩陣,通過流量明星打造爆品“收割”粉絲經濟;布局跨界聯名矩陣,激活年輕群體的嘗新心理。 總結而言,完美日記把DTC(Direct-to-Consumers;直達消費者)運營模式玩得非常明白。在渠道上縮減中間環節,以直營(線上+線下)模式為主;在社交媒體營銷上,營銷全矩陣加強與消費者互動,對用戶進行深入綁定。 逸仙電商財報顯示,公司營銷費用自2019年開始一路狂奔,從2018年的3.1億元陡增至2020年的34.1億元;2019年、2020年的營銷費用增速分別達304.85%、172.74%。 最新財報顯示,2021年逸仙電商營銷費用為40.06億元,較2020年同比增長17.41%,占營收比例達68.60%。從單季度看,2021年逸仙電商對營銷的投入開始趨于理性,但營銷支出整體依然是有增無減。 燒錢的打法 消費品市場難復制 互聯網企業為了搶占市場會大面積燒錢補貼,這主要是為了鞏固市場地位,形成頭部效應。但消費品市場門檻低,受眾分散,企業很難做到一家獨大,因此消費市場的燒錢戰是無止境的,資本更看重的是賺錢的能力。 巨額營銷砸出去了,但從收入端來看,企業卻是在賠本賺吆喝。 財報顯示,2019~2021財年,逸仙電商的營收分別為30.3億、52.3億元、58.4億元;營收增速分別為377.11%、72.6%、11.6%。可以看出,逸仙電商營收增速在2019年達到高峰,之后便在逐年下降。 同時,單季度來看,2021Q4企業總營收為15.3億元人民幣,與上年同期的19.6億元人民幣相比下滑22.1%,也就是說該季度營收已經出現負增長。 另外,企業雖然在不斷燒錢做營銷,但燒錢的效率卻不盡如人意。 財報顯示,2021年逸仙電商營收增速為11.60%,而營銷費用增速則為17.41%,營收增速明顯低于營銷增速。逸仙電商也因此被戲稱為“為網紅打工”的公司。 此外,紅星資本局也注意到,2021年天貓雙11,在銷售額排名前十的彩妝品牌里,YSL、雅詩蘭黛、3CE等國際品牌包攬前三名,完美日記則從2020年的第一名跌到第四名。 從利潤來看,逸仙電商自上市以來一直在持續虧損。2020年凈虧損高達26.88億元,2021年虧損額有所收窄,但凈虧損依然達到15.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逸仙電商虧損收窄同樣經不起推敲。 財報顯示,企業的一般及行政費用由2020年的21.43億元下降至2021年的9.41億元,該項支出減少了12.02億元,而這主要是因為其股權激勵費用減少了。 換言之,逸仙電商去年虧損大幅縮窄的原因,并不是因為企業成本控制能力或管理能力增強,而是由于股權激勵的縮減。 此次財報公布后,逸仙電商還預計,2022年第一季度營收約為8.67-9.39億元,預計將下跌35%-40%。 為什么資本市場對于逸仙電商的持續虧損如此敏感?這主要是由于消費品市場與互聯網企業有所不同,互聯網企業起初為了搶占市場,也會大面積燒錢補貼,比如美團、阿里、拼多多等企業都是如此,但這主要是為了鞏固市場地位,形成后期的頭部效應。某種層面上,這些互聯網企業的燒錢戰,也被叫做是戰略性虧損。 但消費品市場有所不同,消費品市場門檻低,受眾分散,企業很難做到一家獨大,就算沒有完美日記,也有眾多的品牌前仆后繼。因此消費市場的燒錢戰是無止境的,資本更看重的還是賺錢的能力。 路在何方? 雙重困境下出海能否自救 在營收放緩、虧損持續的雙重困境下,逸仙電商選擇出海自救。據逸仙電商官方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已經覆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等地,并登上東南亞最大跨境電商平臺Shoppee彩妝、唇妝、散粉、眼部等多個類目TOP1。 不過,品牌出海已成為目前國內美妝企業的共同選擇,市場競爭空前激烈。據此前中國商報消息,截至2021年9月,已有完美日記、花西子、珂拉琪、卡婷等超過20個國產新銳美妝品牌正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國貨品牌出海常常要伴隨著文化的輸出,比如韓系化妝品當年在中國的走紅,與其高度綁定韓流文化,享受流量紅利是分不開的。對于中國品牌來說,貼有“東方美學”標簽的花西子,出海優勢或許更為明顯。 除了“東方美學”特色優勢,花西子還擅長利用社交媒體和本地達人的力量開拓國外市場。如2019年底通過與日本博主“@鹿の間”達成合作引發日本網友對花西子的熱議,相關話題一度攀升日本推特熱搜榜第7位;今年開年,與Youtube上1000+萬粉絲、犀利“毒舌”的美國頂流美妝博主“J姐”JeffreeStar推送的國貨彩妝花西子測評視頻再次助推熱度。 除了對手眾多,目前美妝國貨品牌出海的目標市場也存在局限性,主要集中在化妝習慣、流行趨勢、文化更為契合的東南亞和日本市場。而對于進入門檻高、膚質差異大、本土競爭更為激烈的歐美市場,目前可開拓的空間仍較為有限。 可見,美妝國貨產品出海絕不是簡單地把國內產品搬運到海外市場,如果缺乏市場調研與產品研發能力,可能導致品牌“水土不服”,風險很大。 包括逸仙電商在內的美妝國貨產品企業,大多在國內都沒有構筑堅實的品牌力,到了海外依舊走著打造爆款來完成冷啟動的老路,即便一時風光后期能否具有打持久戰的能力仍是未知數。 小結: 回看逸仙電商這幾年,曾經的火熱,單純憑借流量驅動;當消費者趨于理性后,企業卻沒能完成從流量驅動到產品驅動的轉變。品牌只有完善產品力與品牌力,才能在流量杠桿的幫助下撬動商業價值,而完美日記以及背后的逸仙電商,顯然是走反了。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俞瑤劉謐【編輯:蔣妍】
责任编辑:宝盈注册网站